根據菊花的不同結構,觀察其生長特點,創作苞花頭的部分時要以細微的墨色變化,才能表現含苞未放的感覺;初放的花頭有一部分是含苞的,有一部分的花瓣已開,要特別注意外輪廓造型;而怒放的花頭則較大,要注意花瓣的層次變化和正反組織的關系,花心花瓣較短,依次加長,線條疏密變化是其中的關鍵。
國畫菊花畫法
大頭筆側鋒更容易畫出菊花花葉,這是以墨色的不同變化所呈現的,用筆需肯定,還要學會提、按、轉折,葉面的厚重感便能凸顯。整體風格也要時刻注意,避免瑣碎凌亂,要有疏密聚散的區分,從而畫出前后的層次感??梢杂媚嫵?,也可以在淡墨中加點汁綠,待半干之時,再用濃墨勾出葉筋,需要結合一定的速度和節奏感。
國畫菊花畫法-歷代文人畫家筆下菊花
朱敦儒 【朝代】宋 早起未梳頭,小園行遍。拄杖穿花露猶泫。菊籬瓜畹。最喜引枝添蔓。先生獨自笑,流鶯見。著意訪尋,幽香國艷。千里移根未為遠。淺深相間。最要四時長看。群芳休怪我,歸來晚。
國畫菊花畫法有哪些繪畫技巧?
淺絳山水畫: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沒色技巧。即凡以淡紅青色彩渲染為主山水畫,統稱淺絳山水。其方法是先用濃淡,干溫變化之墨線勾勒輪廓結構變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摻少稍失砂類)染山石,樹木結構處。最后用淡花青類色渲染即成。
青綠山水畫(兼金碧山水):系中國畫中施用濃重的礦物顏料的石青和石綠顏料為主。表現山石樹木的蒼翠而得名。也有在青綠山石的輪廓上勾以金石,這樣的山水畫又稱金碧山水。青綠山水始創于唐氏的李思訓,北宋的王希孟所畫的《千里江山圖》也是青綠山水的代表之一。
沒骨(法)畫:中國畫傳統花卉(花鳥)畫的一種畫法。直接用顏色或墨色繪成花葉,而沒有“筆骨”——即用墨線勾勒的輪廓。據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這樣畫法始于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孫。其實始于黃筌,徐崇嗣僅是“郊諸黃之格”而已,《宣和畫譜》著錄有黃筌《沒骨花枝圖》一件;《洞天清錄集》說黃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線”,(注:在中國古代粉即是色),這即“沒骨畫法?!?/p>
工筆畫:中國畫傳統畫法之一。畫法比較工整嚴謹,以描繪被畫對象的準確形象為準則。相對于“寫意畫”。(以描繪被畫對象的大意為原則)而言??偟膩碇v,工筆畫用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細節剛徹入微要用極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故稱“工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