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國系中國畫中特有的畫種之一。在魏晉南北朝時逐漸從人物畫中分離,最終形成獨立的畫科,到唐代發展成熟。山水畫代表著稟愛自然的精華和天地的秀氣,所以陰陽、晦冥、晝夜之間都有無窮的妙趣。盡管從六朝到唐山水畫家很多,但他們的筆法,位置卻顯得尤為古拙。
國畫山水教程-遠山的畫法
畫遠山的各種方法和布局,要明確自己對于畫山的心得?!吧接腥h,曰高遠,曰平遠,曰深遠。高遠者,即本山絕頂處,染出不皴者是也。平遠者,于空闊處,木末處,隔水處染出皆是。深遠者,于山后凹處染出峰巒,重疊數層者是也。三遠惟深遠為難,要使人望之莫窮其際,不知其為幾千萬重,非有奇思者不能作”。
國畫山水教程-歷代山水畫大師
倪瓚他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主要以紙本水墨為多。擅長畫山水、竹石、枯木等,他的山水畫中融合了典型的技法——折帶皴,其山水師從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后來加以發展,講究畫法疏簡,格調崇尚天真幽淡。作品多畫的是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常以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干墨,淡雅松秀,意境飽含荒寒空寂之感,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但內蘊激情。也善畫墨竹,風格講究“遒逸”,瘦勁開張。畫中的題詠很多。他的畫又因簡練,所以偽作甚多,但都很難仿出他畫中的蕭條淡泊氣質。
國畫山水教程-山水畫的構圖
章法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構圖,其中被稱為小章法的便是山水畫中的一石一木,而整幅的布局稱為大章法。在傳統山水畫的布局中講究分合,即所謂一開一合,有左起右收,或者右起左轉右收。如果層次比較復雜,就要按S形承轉。另外,在山水畫中的空白也同樣是畫面地組成部分,那些云、煙、飛流瀑布更要要考慮周到,以此做到畫中無筆墨,不覺其空。
學習國畫怎么選擇墨?
選墨首重質地細致,看其色,聽其音,好墨扣擊時其聲音清響,研磨石聲音細膩,劣質的墨聲重滯,研磨時有粗糙響聲。國畫只有在筆墨的掌控上達到自如的水平,才能完好地表現自然的景象。在這個筆觸中,有這種小的短短的斧劈皴,也可以有一些帶有節奏的線條,但同時,也要有一些淡一點的帶飛白的這種皴擦,非常好用,畫好后效果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