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一些前輩鑒定家引入美術史學中“風格”的概念,他們十分重視書畫鑒定中書畫風格的首要作用。張珩稱之為主要依據。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是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
書畫鑒定中所講的時代風格并非每一朝代的風格,而是指書畫發展演變中呈現的階段性的統一的基本特征,即在題材、構圖、筆墨、主題等方面呈現出來的統一的基本特征。它不是從一個畫家或一件作品中體現出來的,而是該歷史階段起主導作用的諸多畫家個人風格共性的表現。在不同的時代風格中往往有各種代表當時社會風尚的美術“樣式”、美術流派、美術思潮及地區風格。
以書法來說,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秦代小篆、漢代隸書,時代風格立覽可辨。唐代以來,雖然書體齊備,但同一書體的時代氣息也各不相同。六朝繪畫氣度寬緩,人物造型是“清贏示病之容”和“瘦骨清像”,而初唐的人物畫,面部豐滿,體態修長;至中唐,人物的臉型圓潤,體態趨于豐腴健碩,這與六朝畫迥異,人物形象區別很大。山水畫在南宋以前,構圖大都是上留天、下留地的“全境山水”,到了南宋中期馬遠、夏圭等人的山水畫中才出現“一角”、“半邊”的構圖取景。元代繪畫趨向水墨干筆的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為主題的構圖,遺貌求神,以簡逸為尚,重視創作中主觀意趣的抒發,把自然景物當作畫家移情寄興的一種手段,這與宋畫對自然景物的求工求似形成鮮明對照。書畫的時代風格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生活習慣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并且受藝術發展規律的制約。在書畫鑒定中,即使有名款的作品,欲驗其真偽,也要先看時代風格對不對,倘若不對,必偽無疑。時代風格沒有疑義,接著就要看個人風格。
所謂個人風格,是指書畫家由于所處的歷史環境、階級地位、品質情操、生活經歷、師承淵源、審美觀點和創作實踐的差別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藝術風貌。由于每個書畫家的思想、性格、審美觀念、氣質性格、創作習慣均不相同,使用的工具材料和運作的方法也不一樣,因此作品的精神和面貌也就有很大差異。這些差異在書法上具體表現為選擇書體、安排行氣、措置結字與點畫用筆的特點以及這些因素的綜合效應。在繪畫上則表現為熟春格劑洲特點在互動中構成的藝術個性。
以南宋四大家為例。劉松年、馬遠、夏圭的山水畫雖然都是出自李唐,水墨剛健,布局多取邊角近景,山石作大斧劈皴,但又各具特色。劉松年較李唐的畫法精細清潤,沒有條接學莊后期山水畫簡筆、奔放、水墨淋漓的作風,而是加以收斂,略偏于穩重和濕潤。馬和夏的作品面貌很相近,但也有不同之處。一般說來,馬遠的筆法嚴整,夏圭筆法草率。馬遠和夏圭所畫的宮殿亭閣,前者線條整飾,后者線條不夠規則,或斷或續,亦點亦線。馬遠畫松針多車輻狀,用濃墨線勾后再加淡墨線或青花線復勾;夏圭畫松針也是車輻狀,但多是芭蕉扇狀,無復勾,松針根數比馬遠少而且潦草。馬遠點樹葉茂密濕潤;夏圭點樹葉多干燥、尖剛,也顯草率。當然,每個書畫家早、中、晚年的筆法面目總有些變化,我們只有掌握了作者不同時期的特點,才能認識其作品的全貌。
書畫的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時代風格是一定歷史階段起主導作用的諸多畫家個人風格共性的表現,而個人風格又受時代風格的影響和制約。在古書畫鑒定中,個人風格較之時代風格更為量要,是主要依據中的核心內容。時代風格是斷代,個人風格是斷人,兩者都是鑒別書畫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