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書名畫的收藏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由于它們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以致作偽現象頻出。還有許多書畫作品在輾轉流傳中出現了某些方面不明確或難以辨識的情況,而書畫著錄書往往記述了某些書畫的流傳經過及收藏流傳過程中拆改、變動等內容,因此對于書畫鑒定同樣具有輔助作用。由于著錄書編者的鑒定水平參差不齊,故使用著錄書時也要慎重,既要借鑒它的參考價值,又要注意其中可能出現的舛誤。
皇室編篡的著錄書主要有北宋宣和年間修撰的《宣和畫譜》、《宣和書譜》以及清乾隆年間開始陸續編輯的《石渠寶》(初、二、三編)等。歷代私人編撰的著錄書很多,較為重要的有宋米帶的《書史》和《畫史》;元周密的《云煙過眼錄》;明文嘉的《鈴山堂書畫記》;張丑的《清河書畫舫》;清永譽的《式古堂書畫匯考》;安歧的《墨緣匯觀》等。這些著錄書不僅是對書畫藏品最為詳盡的記錄,而且也是當時及后世鑒定家可資比勘、考證的文獻。
五代董源《瀟湘圖》現藏故宮博物院,該圖是傳世名作之一,見于著錄。宋代《宣和畫譜》卷十一中不僅記述了董源的籍貫、擅長、繪畫特點等,還記載了宋徽宗共收有董源作品78件,其中就有“《瀟湘圖》一”。明代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寫到:“董北苑《蜀山圖》、《瀟湘圖》皆在吾家,筆法如出二手?!鼻宕鷧巧凇洞笥^錄》中載有“董北苑《瀟湘圖》”,并對該圖的質地、尺寸等有詳細描述。
清代卡永譽的《式古堂書畫匯考》和清代安岐的《墨緣匯觀》及《石渠寶效三編)亦有對《瀟湘圖》的記載?!妒焦盘脮媴R考》在記錄《瀟湘圖》的尺寸、質地時與其他著錄相同,只是“外錄論畫九則”該圖沒有,當是割去另裝?!妒焦盘脮媴R考》有康熙二十一年自序,《墨緣匯觀》有乾隆七年自序,看來《式古堂書畫匯考》比《墨緣匯觀》成書早十年。永譽記錄《瀟湘圖》時尚有“外錄論畫九則”,待到安岐記錄之前進行過裝裱,在裝裱時將“論畫九則”裁去。
《秘殿珠林》(初、二、三編)與《石渠寶復》一樣,也是清代內府藏品著錄書之一。乾隆八年,張照、梁詩正、勵宗萬、張若需奉救編撰,共二十四卷,專載清內府所藏屬于釋典道經的書畫和石刻、木刻、織繡等。按貯藏之處編次,每處按釋、道兩類,每類又按書畫冊、卷、軸及名人、無名氏的次序排列。著錄詳盡,真跡而佳者為上等,詳錄紙絹、尺寸、題跋、鑒藏印記等,真跡而神韻稍遜以及筆墨較佳而難辨真腰者為次等,重點記錄款識、題跋人姓名,稽核詳明,足資參考。
這幅汪微鳳的《十八羅漢圖卷》(見圖版)為《秘殿珠林》所著錄,但傳世作品并非僅此一卷,存在著“多胞胎”現象。這時,書畫著錄書的作用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更不能解決真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