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譽清代畫壇的花鳥畫家蔣廷錫(1669-1732)字揚孫,一字酉君,號西谷、南沙,又號青桐居士。江蘇常熟人??滴跛氖辏?703年)進士,官至大學士。工書擅畫,曾與馬元馭、顧雪坡交游。中年以前的花鳥畫承繼悍壽平的畫風而負盛名,后吸收陳淳、徐渭畫法,變為放逸,風神生動,意度堂皇,點綴坡石水口,無不超逸,間作水墨析枝案石及蘭竹小品,極有韻致。他的親筆畫甚少,徐邦達先生認為其署“臣”字款的作品幾乎都是代筆。
在老古玩行里,口口相傳的蔣廷錫代筆人是馬元馭、馬逸父子。馬元馭(1669-1722),字扶羲,號棲霞,又號天虞山人。江蘇常熟人。其畫作家法而氣韻超逸,賦性落拓,縱酒逞筆,乃益豪放,寫生得揮壽平親傳,又與蔣廷錫討論六法,故沒骨畫益工,神韻生動,不泥陳跡。馬元馭自以為得沈周、陸治遺意,其超縱處誠有陸氏風規,而老健遠遜石田,興到之作,逸筆尤佳,多用水墨。其子馬逸,字南坪,晚號陵南,花卉師蔣廷錫,又擅畫魚。據稱凡筆墨簡逸、墨色帶的是蔣廷錫親筆。
除馬元馭父子外,已知的代筆人還有許郊、潘林等,代筆畫既有《四瑞慶風圖〉軸等類似郎世寧西洋畫法的風貌,也有《塞上花卉圖卷)那種近乎懈南田的工謹畫法。
由于蔣廷錫官職顯重,除有代筆外,腰品也很多。本文圖版為蔣廷錫款《梅竹水仙圖)軸,原藏于天津市文物公司。之所以說此圖是腰品,主要原因有這么幾個方面:從構圖上看,此畫整體過于平實,梅竹的布局沒有曲盡其態,畫石小而無厚實的體感質感,總體上講,構圖毫無視覺上的沖擊力,立意平庸乏味,缺少蔣延錯本色作品一貫的大家氣度;從筆墨上講,無骨法用筆,無饒有內添的用筆,鐵梅、修蘊、奇石這些文人畫家慣于表現并善于表現的題材在這幅畫中頗具甜俗之態,很難現見蔣廷錫本人那種風神生動、意度堂皇、極具韻致的寫生逸筆。故此畫既非蔣廷錫親筆,亦非出自頗得蔣廷錫親授并倚重的馬元吸父子之手,也不似許郊、潘林的手筆,而是清中期偽作的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