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來華的外國畫家中,無論是畫技、地位還是聲望都無人可與郵世字相提并論。郵世寧(1688-1766)西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GusenoeCastiglone,他年輕時曾要過較為系統的繪畫訓練??滴跛氖辏?707年)加入天主教耶穌會。1714年,年僅26歲的郎世寧以傳教士的身份被耶紙會葡萄牙傳道部派往中國,并于型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抵達澳門,取漢名郵世寧。你世字由澳門轉赴廣州,繼而北上到達北京,居住在紫禁城東華門以東的天主教東堂內。
大約在康熙末期,郎世寧以其高超的畫藝供奉中國皇室,開始了其宮延藝術家的生活。他先后為雍正帝、乾隆帝所賞識,繪制帝后御容幾乎成為他的專利,也曾奉旨為功臣畫像而享受殊榮。
解世寧存世已知作品約有八十余件,經過排列署有年款的作品后發現兩個規律:一是郵世寧的早期、晚期作品在署款時有“海西”之別;二是作于雍正朝的作品,均為郵世寧一手所繪,而作于乾隆朝作品則背景風格有異,并非郎氏一人完成。就目前所知,郎世寧在中國比較早的作品要算(聚瑞圖》,該圖畫法有別于4國的傳統繪畫,落款用仿未體寫有“雍正元年九月十五日,海西臣郎世寧恭畫”你出字作此圖時年35歲。1743年,55歲的郎世寧作有《英驟子圖),亦用西并語法,落款用桔書寫有“乾隆買亥孟春海西臣郎世寧恭繪”。
郎世寧自27歲到中國,直至77歲病逝于北京,共在中國生活了51年。若將他在中國的繪畫生涯分成早。
晚兩期,那么郵世寧在早期繪畫落款時多寫“海西臣郎世寧恭畫”,晚期繪畫落款時多寫“臣郎世寧恭繪”,省去了“海西”兩字。至于郵世寧未警年款作品的年代判定,以現藏于合北故宮的《白鷹圖)軸為例,款署“乾隆三十年正月初五,喀爾略多羅貝勒阿約爾恭進白鷹一架,臣郎世寧恭維,普景純為中國傳統技法。
據同年的清內府檔案中記載,這幅作品是郎世寧和宮延畫常文輸合作的。這種情況在郵世寧于乾隆朝所畫的作品并非個別事例。你世寧作品題的這一規律的發現,可以用來判定某些無年款作品的大致年代,如北京故宮幕(原牧馬圈)卷、鎮江市博物館藏(雙喂圖》橫軸等,均為郵氏一手所繪,故可以確為雍正年間所畫,屬于他的早期作品。